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科普】小手“动”出大能力!0-1岁宝宝精细运动分龄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7  作者:黄伟芳  阅读数:42

一位因“胎龄30+1周、出生体重1.35kg”而住院的早产宝宝,在儿科经历了46天的精心治疗和精细化护理后顺利康复出院。近日妈妈带宝宝回院进行儿童保健时,显得十分焦虑,表示“宝宝现在3个月了,除了睡觉,醒来就是哭闹或哼哼唧唧,很难找到合适的时机与宝宝互动”。经过专科护士的耐心评估与指导,这位妈妈终于学到了一些实用技巧。那么,宝宝的精细运动发育怎样才算正常,在家带娃又该如何与宝宝进行有效互动?本文将为家长按月龄拆解发育里程碑,并提供具体可行的科学养育方案,帮助家长精准观察、做到科学引导。



精细运动能力是宝宝用手和手指完成小动作的核心技能,直接关系到认知发展、感官探索与独立性培养,0-1岁更是该能力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0-3个月:无意识抓握,开启“小手探索记”


1.典型表现:

新生儿反射:触碰宝宝手心时,会紧握成拳(握持反射),但无法自主控制松开。

自我探索:出生后几周内,宝宝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手,可能将手放入嘴里吮吸,这是最早的自我探索行为。

短暂抓握:会挥动小手触碰悬挂的玩具,但动作僵硬、不协调,抓握持续时间短。

2.科学养育建议:

触觉刺激:轻轻按摩宝宝手掌,唤醒手部触觉感知和抓握反射。

视觉引导:悬挂床铃或黑白卡(距离面部20-30厘米),鼓励宝宝追视的同时,挥动小手触碰玩具,锻炼手部联动。


4-6个月:有意识抓握,解锁“双手协作技”


1.典型表现:

主动抓握:用整个手掌(“熊掌式”)抓握玩具,如摇铃、布书,并摇晃或塞入口中探索。

换手技能:将物体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尝试拍打、撕纸或拉扯物品。

手眼协调:能对准目标物伸手,如比如抓住家长递来的奶瓶,或无意识揪住家长的头发。

2.科学养育建议:

感官玩具:提供不同材质(绒布、硅胶)和形状的玩具,如触觉球、软积木,丰富手部触感体验。

互动游戏:将玩具放在宝宝视线范围内,玩“抓玩具”游戏,引导宝宝用双手交替抓取,锻炼手部协作。



7-9个月:精细操作萌芽,练就“指尖小本领”


1.典型表现:

钳形抓握: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件(如溶豆、小绒球),动作逐渐精准。

手指分化:用食指单独戳洞、按按钮,或指着感兴趣的物品。

双手协作:拍手、对敲玩具,或将积木放入容器中(再倒出来)。享受“收纳与倾倒”的乐趣。

2.科学养育建议:

控制训练:准备带洞的盒子和小球,玩“投球入盒”游戏,锻炼手部控制力。

探索体验:提供可撕的皱纹纸、安全软面团(需全程看护,防止误食),满足宝宝“动手探索”的欲望。


10-12个月:精准操作,尝试“工具小应用”


1.典型表现:

精确抓握:用指尖捏起头发丝或米粒,完成“两指钳”动作。

工具尝试:握住勺子挖取食物(虽然容易洒出),用蜡笔涂鸦划痕。

模仿行为:搭2-3块积木、翻厚纸板书页,或尝试开关瓶盖。

2.科学养育建议:

自主进食:提供泡芙条、谷物圈等手指食物,鼓励宝宝自己抓着吃,同时尝试用勺子,锻炼手眼协调与独立性。

认知玩具:玩嵌套杯、大块串珠或简单拼图(无尖锐边角),在动手中培养空间认知。



促进精细运动发展的3个关键策略


1.玩具选择:按阶段提供适龄玩具,如摇铃、黑白卡(0-3月);触觉书、软积木(4-6月);叠叠乐、投球盒(7-9月);拼插积木、涂鸦蜡笔(10-12月)。

2.安全环境:避免直径<3厘米的小物件,防止误吞;家具边角安装防撞条,防止宝宝伸手时磕碰。

3.亲子互动引导:多玩“手指谣”(如《捏拢放开》)、藏玩具游戏,用互动激发宝宝主动动手的兴趣。



警惕!这些发育预警信号需及时干预


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进行专业精细运动能力评估,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1.3个月后仍持续握拳不松手,无法短暂抓握;

2.6个月仍不会主动伸手抓物,或对眼前玩具无兴趣;

3.12个月无法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品,或完全不会模仿“拜拜”“拍手”等手势。


请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并按时儿童保健,及时了解宝宝生长发育水平,若宝宝明显落后于同龄宝宝的发育水平,早评估、早干预。能更好地帮助宝宝追赶成长节奏。


专家简介


王春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


从事儿科重症工作10年余,熟悉儿童危重症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及治疗,擅长儿童神经危重症诊治、脑损伤评估,具有国家脑死亡临床、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判定资质。广东省人民医院脑死亡评估儿童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项国自然、省级课题,共同一作发表多篇SCI。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邹有群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新生儿及儿童的急危重症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循环、呼吸衰竭及其他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熟练掌握多种危重症操作技术,擅长床旁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擅长应用床旁B超评估心脏、肺部、膈肌、腹部病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吴永忠

新生儿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及发展方向: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哮喘及儿童危重症的临床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及儿童哮喘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赖颖瑜

新生儿病区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新生儿疾病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小儿喘息性疾病;儿童呼吸内镜介入技术。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黄思嫚

主治医师


毕业于宜春学院,在读研究生,经过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2018年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儿科工作至今。擅长: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急危重症儿童早期识别及救治、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危重症疾病的救治、早产儿管理与诊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