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科普】候诊时别慌!四个小方法,帮您把“等待时间”变轻松

来源:妇产科  发布时间:2025/11/6  作者:黄建辉  阅读数:25

近日,35岁的何女士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时,恰逢患者高峰期,预计需要等待半小时以上。在候诊期间,她感觉候诊区的时钟仿佛走得特别慢,手里紧握着检查单,心里反复想着“会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还不时到护士站询问“还要等多久”。越想越不安的她,逐渐感到烦躁和焦虑。其实,等待不必成为“煎熬”,不妨试试下面几个简单的方法,让心情慢慢平复下来,这样不仅能缓解心理压力,也给身体一段宝贵的“缓冲时间”。



一、给注意力找个“小任务”,别让它“瞎琢磨”


1.越空着越容易慌,不如给大脑找点“不费劲儿”的事做,让它从“担心”里抽离出来。比如听点“不费脑”的声音:戴副耳机,放一段轻轻的白噪音(比如雨声、咖啡馆的背景音,手机APP里搜“舒缓白噪音”就有),或者一首没歌词的轻音乐,跟着节奏慢慢呼吸,不用刻意“放松”,听着就好。

2.看些“轻量级”的内容。别刷剧情紧张的电视剧或新闻,找个治愈的短视频(比如猫咪打盹、花开的过程),或者一本短篇漫画、散文,每次看一两页,累了就停下来歇会儿。

3.玩个“小手头”的游戏。带个迷你拼图、折纸,或者把手机里的“数独”“消消乐”调出来 玩两关——不用追求赢,只是让手指动一动,注意力跟着指尖走,焦虑感会悄悄退下去。



二、让身体先“松”下来,心会跟着轻松


有时候慌起来,肩膀会不自觉绷紧、手心冒冷汗,其实身体比大脑更“容易哄”,几个小动作就能帮它放松:

1.试试“478呼吸法”。坐着、躺着都能做——用鼻子慢慢吸4秒(感觉空气装满肚子),屏住呼吸等7秒,再用嘴慢慢呼8秒(像吹蜡烛一样轻轻吐),重复3次,会觉得胸口的“紧绷感”慢慢散了。

2.做个“小拉伸”。坐在椅子上,双手举过头顶,掌心相对往天花板推一推(胳膊别使劲,轻轻拉就好),或者侧过头,让右耳朵慢慢靠向右肩膀(左边也一样),每个动作保持10秒,脖子、肩膀的酸紧会缓解不少。

3.握个“温暖的东西”。拿个装温水的杯子(别太烫),双手捧着感受温度,或者攥个软乎乎的小玩偶、围巾——身体感受到“温暖”,会悄悄传递给大脑“现在是安全的”。



三、给想法“转个弯”,别跟“担心”较劲


1.等待时总忍不住想“万一检查结果不好怎么办”“手术会不会疼”,其实这些“万一”都是大脑的“空想”,试着换个角度跟自己说: 别想“还要等多久”,想想“现在能做什么”:比如“等会儿做检查要配合医生深呼吸,现在先练两次”、“术后要好好休息,现在坐着养养精神正好”。

2.别把“等待”当“煎熬”,当成“小休息”:平时忙得没机会安静坐着,现在正好不用想工作、不用管家务,就当给自己留了半小时“专属时间”,发发呆、看看窗外都好。要是实在慌,就“如实告诉自己”:“我现在有点紧张,这很正常——大家等检查、等手术时都会慌,不是只有我这样”,承认“慌”,反而不会被它困住。


四、悄悄搭个“舒适小角落”,让环境帮你“稳”


1.候诊区人多嘈杂也没关系,自己找个“小舒服”。找个“少干扰”的位置:比如窗边、角落的椅子,离叫号机不远,又不用直面人群,要是觉得吵,戴个耳塞(医院便利店一般有卖)。

2.带点“自己的东西”。揣一包平时爱吃的无糖饼干(饿了吃一点,避免低血糖加重心慌)、一瓶温水,或者把家人的照片存在手机里,想他们了就看一眼,熟悉的东西会让你觉得“有依靠”。

3.要是有人陪,聊点“轻松的话题”。跟陪诊的家人说说最近看到的趣事、想吃的家常菜,别聊“病情”“检查”,轻松的聊天会让等待时间过得更快。



其实等待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你和身体一起,为接下来的检查、手术做“温柔的准备”。不用急,慢慢来,你比自己想的更勇敢,也更能平静地度过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