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喜讯】胸心外科与乳腺外科联合国际多中心发表高水平SCI论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9 作者:吴进林 阅读数:34
近日,我院胸心外科与乳腺外科作为第一研究单位,联合国际多中心研究力量,在胸主动脉瘤诊疗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影响因子10.1分,在外科综合领域仅次于JAMA surgery),彰显了我院在心血管外科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
▲论文发表页面
该研究是“以小博大”的典型:下乡伊始,本文第一作者、省医派驻专家吴进林即思考如何带领科室人员做研究,打开视野。能不能不收集数据,不做临床随访就能完成文章发表呢?该研究的周期最好要短,要迅速完成以起到带头作用。基于吴进林既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合作资源,在科主任张广云(本文的Senior author)的帮助和协调下,最终以仅仅100例胸部CTA为基础完成了该研究,几乎没有做数据收集和临床随访。几个研究团队通力协作,加上专业公司的辅助,迅速完成了基于CT的血流动力学建模和分析。论文撰写不到两周即完成,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论文的投稿过程也很顺利。
该研究是合作共赢的有力证明,河源医院在省医帮扶下,携手国际、国内理工科翘楚团队——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完成了高质量的医工交叉研究。
Idea是一个研究的灵魂,本研究发表的核心不在于堆数据,堆资源,关键在于idea:以往大家都关注主动脉直径,该研究创新性地将常规临床检查中易被忽视的“升主动脉长度(AAL)”作为核心研究指标,计算模拟患者特异性血流动力学特征,首次系统分析了AAL与胸主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联。升主动脉长度越长,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越严重。研究通过Mimics、Ansys等专业软件完成主动脉三维重建、网格划分与流固耦合模拟,精准计算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壁面应力(WS)、振荡剪切指数(OSI)、粒子滞留时间(PRT)等关键血流动力学参数,实现了“有限样本”向“高质量研究数据”的转化,最终凭借创新的科学问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为临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优秀范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吴进林的带领下,胸心外科与乳腺外科的自主科研能力已经有一定起色。目前带领本科室年轻医生已完成1篇SCI拟投,2篇学术会议摘要在投(已接收一篇)。在本研究的激励下,相信大家会以更大的信心冲击高水平研究。
专家简介
吴进林
省医派驻专家、胸心外科和乳腺外科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胸外科博士
美国耶鲁大学及纽约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心脏病学会Fellow(FACC),广东省人民医院“双青人才”。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和研究工作10年,擅长常见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大血管疾病的手术和微创治疗,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升主动脉延长预测主动脉夹层"的创新理论。与耶鲁大学John A. Elefteriades教授团队密切合作,推动胸主动脉瘤的诊治优化。迄今发表学术论文9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门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张广云
胸心外科和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曾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进修一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进修心外科半年。擅长胸腔镜下纵隔肿瘤、肺癌、肺结节、漏斗胸、手足多汗症微创手术、食管癌手术及乳腺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邬艺忠
胸心外科和乳腺外科主任医师
胸外科和乳腺外科临床工作1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胸腔镜下纵隔肿瘤、肺癌、肺结节、漏斗胸、手足多汗症微创手术治疗,以及胸外伤等抢救治疗。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江振强
胸心外科和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胸外科和乳腺外科临床工作10余年,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进修一年,擅长肺部肿瘤、肺小结节、纵膈肿瘤、食管肿瘤、手汗症、自发性气胸、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等疾病的微创治疗,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