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科普】认识“手足口”,轻松应对不慌张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4  作者:黄兰香  阅读数:17

天气渐凉,儿科的医护们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解答家长的疑惑,缓解小朋友们的不适。其中,一名2岁的宝宝因“发现皮疹一周,发热8小时余,抽搐3次”入住我科,住院检查后诊断为手足口病,经治疗后顺利出院。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它虽多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但较大儿童和成人也可能感染。每年春夏季和早秋是其高发季节。因此在家庭和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中需要格外注意。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顾名思义,它的典型特征就是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


潜伏期与传播途径


1.潜伏期:通常为3-7天,范围在2-10天之间。这意味着孩子感染病毒后,可能在一周左右才会出现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在潜伏期末期,即在出现症状之前,感染者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了。



2.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的传播能力很强,主要有以下途径:

粪-口途径: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可能通过被污染的手、食物、水源或物品传播。例如,家长更换尿布后未彻底洗手,或孩子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后吮吸手指。

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上的疱疹液,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毛巾、玩具、餐具、门把手等)也可造成传播。

患者在发病后第一周的传染性最强,但病毒可在粪便中持续排出数周之久。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整个病程大约在7-10天。

1.前期症状(非特异性):起病急,可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疲倦、喉咙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2.典型症状

口腔症状:口腔内、舌、颊粘膜、上颚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溃疡,孩子会感到疼痛,导致拒食、流口水、哭闹不安。

皮肤症状:手、足、臀部、膝盖、肘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不痛不痒,通常不结痂、不留疤。


3.重症表现(罕见但需警惕),极少数病例(多由EV71型病毒引起)可能发展为重症,累及神经系统、心肺功能。一旦出现以下任何迹象,必须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惊跳(一惊一乍)、肢体抖动、抽搐、甚至昏迷。

呼吸循环系统异常:呼吸急促、困难、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

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识别重症的早期信号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主要针对易引起重症的EV71病毒)已有疫苗上市。接种EV71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最有效的手段,建议6月龄-5岁的儿童尽早接种。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基础:

勤洗手:这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大人和孩子都要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接触他人后,用“七步洗手法”和流动清水彻底洗手。

喝开水、吃熟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

多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疾病高发期带孩子去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勤消毒:孩子的餐具、玩具、奶嘴等要定期充分清洗、消毒。衣物、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

避免接触: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病儿童,避免共用物品。家中有患儿时,要做好隔离,并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防止家庭内部传播。

如果孩子已经患病,家庭护理要点:隔离休息,居家隔离直至所有症状消失,一般需隔离2周。


2.对症处理:

发热:采用物理降温或遵照医嘱使用退烧药。

口腔护理:进食后用温水漱口。吃清淡、温凉、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避免辛辣刺激。

皮疹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


温馨提醒: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必过度恐慌。牢记“接种疫苗、勤洗手、吃熟食、多通风“的预防口诀,同时学会识别重症的预警信号,就能为孩子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


专家简介


王春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


从事儿科重症工作10年余,熟悉儿童危重症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及治疗,擅长儿童神经危重症诊治、脑损伤评估,具有国家脑死亡临床、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判定资质。广东省人民医院脑死亡评估儿童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项国自然、省级课题,共同一作发表多篇SCI。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邹有群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新生儿及儿童的急危重症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循环、呼吸衰竭及其他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熟练掌握多种危重症操作技术,擅长床旁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擅长应用床旁B超评估心脏、肺部、膈肌、腹部病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张敏慧

普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毕业广东医科大学。对于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如儿童哮喘,儿童肾脏及免疫疾病:如儿童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赖伟权

小儿内科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发表多篇省级论文,主持完成1项河源市科研立项。擅长儿童心血管疾病、疑难病、危重症、早产儿的救治,擅长呼吸机应用、循环、呼吸监护、全静脉营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邓健

副主任医师


 2011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 擅长儿童内分泌和生长发育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门诊时间:每周六全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