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中线导管——神经外科静脉治疗的安全护航与舒适革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25/8/20  作者:黄梦 吴漫丽  阅读数:157

在神经外科护理领域,中线导管技术为患者生命安全与康复质量提供了精准可靠的保障。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及伴随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受限等问题,中线导管有效解决了传统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难、留置短、易脱出的痛点 —— 其通过专业穿刺精准送达较粗直血管,大幅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痛苦;可安全留置1至4周,完美适配长期治疗需求,降低血管损伤与感染风险;牢固固定更能减少导管脱出导致的治疗中断,既保障持续治疗,又减轻护理负担,让每一次输液都成为康复助力。



56岁的脑出血昏迷患者刘阿姨,家属曾因她怕打针、抗拒治疗而忧心,经介绍了解到中线导管可使用一个月左右后当即同意,黄梦主管护师在超声引导下顺利置管,让患者输液通畅且无不良反应,病情逐步稳定好转;76岁的张奶奶血管细如发丝,此前每天输甘露醇都要经历多次穿刺的“战斗”,用上中线导管后,不仅能管大半个月以上,更让家属告别了“看她挨针”的煎熬,患者能安稳入睡,家属也得以安心。这样的实例正印证着中线导管为神经外科患者带来的切实益处。



今年以来,在黄梦主管护师的带领下,已为本科室35位患者成功留置管道中长静脉管道,更惠及院内其他科室患者,让医护人员在“针尖难题”前多了份从容,这正是中线导管带来的切实价值。


中线导管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长导管,又叫中线导管(Midline),长度约15至30cm,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胸段或锁骨下方,无需X线进行尖端定位。



中线导管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外周静脉留置针和中心静脉导管(CVC),中线导管兼具二者优势:

1.更长留置时间:可保留7至30天,减少反复穿刺。

2.更高安全性:降低药物外渗风险,尤其适合输注甘露醇、高渗盐水等神经外科常用药物。

3.更优舒适度:避免中心静脉穿刺的创伤,患者活动更自由。


中线导管适用人群


1.需输注刺激性药物(如甘露醇、高渗盐水)的神经外科患者。

2.预计治疗周期1至4周的住院患者。

3.血管条件差、需减少反复穿刺的老年或危重患者。



神经外科为何需要中线导管


1.专科需求:神经外科患者常需长期脱水降颅压(如甘露醇治疗),中线导管可耐受高渗药物,保护血管。

2.患者获益:脑血管病、颅脑损伤等患者常伴意识障碍,中线导管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符合现代医疗“安全+高效”理念。

3.技术保障:采用超声引导精准置管,确保安全高效。


中线导管以“一针完成治疗”的理念,为困难静脉的神经外科患者提供了更安全、舒适的输液体验。随着护理技术的进步,它将成为神经外科血管通路管理的重要工具!展望未来,神经外科将持续优化中线导管技术流程,推广至更多适应症患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输液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王鹏

副院长、省医派驻专家、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和椎管内各种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胆脂瘤、血管母细胞瘤等。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复杂脑积水等疾病的外科治疗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于2015年至美国Barrow神经科学研究所,2017年至北京宣武医院系统学习神经脊柱脊髓显微外科技术,专长于脊髓脊柱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擅长微创治疗椎管内外各种肿瘤、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脊髓栓系综合征等脊柱脊髓疾病。长期专研于脑胶质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杨建雄

神经外科主任兼一区主任、主任医师

 

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血管、先天畸形等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颅脑创伤、颅内肿瘤、脑出血等神经外科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工作,多次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多篇,参与了经典神经外科手术系列丛书《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学》学术专著编写。中国医师协会认证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荣获“岭南名医”称号。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叶志其

神经外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

 

对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脑肿瘤、颅脑损伤、脑出血、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颅内感染、各种先天畸形等,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各种手术治疗有深度造诣和独到见解,能开展脑肿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