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别慌!关于基孔肯雅热,医护人员想告诉您的关键信息
来源: 发布时间:2025/7/29 作者:梁珊珊 阅读数:18
疾病速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Chikungunya"意为"弯曲的身体",源自患者因严重关节疼痛导致的典型症状。
1.病原体:基孔肯雅病毒(CHIKV,属披膜病毒科)。
2.传播途径:唯一传播媒介: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注意:不会人传人,但蚊首次叮咬患者后可继续叮咬传播他人。
3.高发地区:热带/亚热带(非洲、东南亚、美洲),我国输入性病例风险需警惕。
主要症状与特点
1.典型症状:突发高热(>39℃);严重关节疼痛(手脚小关节为主,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皮疹(躯干或四肢红斑或丘疹);肌肉痛、头痛、乏力。
2.病程:潜伏期:3-7天(最长12天);急性期:持续1-2周;约50%患者会出现慢性关节痛,极少数持续数年。
3.高风险人群: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症状较重。
需鉴别诊断:需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流感等鉴别。实验室确诊:RT-PCR(急性期)或血清IgM抗体检测(发病4天后)。
▲基孔肯雅热 vs 登革热关键区别
患者管理建议
1.治疗原则:对症支持:补液+对乙酰氨基酚(避免NSAIDs以防出血风险)。关节痛管理:慢性期可联合物理治疗/低剂量激素(需个体化评估)。
2.居家护理指导:发热期卧床休息,适量饮用电解质水。关节痛可冷敷,避免剧烈活动。
公众防护核心信息
1.防蚊关键措施:个人:驱蚊剂(DEET≥20%)、蚊帐( permethrin处理更佳)。环境:每周清积水,社区协同灭蚊(重点区域喷洒除虫菊酯)。
2.特殊人群提示:孕妇感染可能致新生儿并发症,需加强防护。慢性病患者若出现持续症状,建议风湿免疫科随访。
如果您出现发热、关节剧痛、皮疹等症状,怀疑可能感染“基孔肯雅热”,请务必立即就医。就诊时主动向医生说明近期是否去过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有无被蚊虫叮咬,并详细描述症状发展情况,以便医生快速准确诊断。
基孔肯雅热主要由伊蚊传播,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通过“防蚊灭蚊”(如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清除积水等)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即使感染,大多数患者经及时对症治疗和充分休息后能够康复,仅少数可能出现长期关节不适。让我们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蚊虫滋生环境,共同预防基孔肯雅热,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注:治疗方案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如有疑问请咨询医师)
专家简介
王春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
从事儿科重症工作10年余,熟悉儿童危重症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及治疗,擅长儿童神经危重症诊治、脑损伤评估,具有国家脑死亡临床、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判定资质。广东省人民医院脑死亡评估儿童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项国自然、省级课题,共同一作发表多篇SCI。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邹有群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新生儿及儿童的急危重症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循环、呼吸衰竭及其他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熟练掌握多种危重症操作技术,擅长床旁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擅长应用床旁B超评估心脏、肺部、膈肌、腹部病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张敏慧
普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毕业广东医科大学。对于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如儿童哮喘,儿童肾脏及免疫疾病:如儿童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邓健
副主任医师
2011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 擅长儿童内分泌和生长发育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门诊时间:每周六全天
赖颖瑜
新生儿病区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新生儿疾病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小儿喘息性疾病;儿童呼吸内镜介入技术。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