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河源防蚊进行时:认清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
来源: 发布时间:2025/8/1 作者:范秀风 欧阳慧 阅读数:14
河源地处亚热带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些小小的蚊子不仅是恼人的存在,更是传播多种严重疾病的媒介。其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就是两种由蚊虫传播、症状相似但由不同病毒引起的疾病,常常引起公众的关注与混淆。了解它们的异同点,对于疾病的识别与预防至关重要。
元凶不同:病毒家族各异
登革热(Dengue)是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四种密切相关的血清型(DENV-1、DENV-2、DENV-3、DENV-4)。 感染其中一种血清型后产生的免疫力,对其他血清型不能提供完全性保护,甚至可能增加后续感染其他血清型时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目前已知的病毒株在抗原性上相对单一。
症状相似但有区别
传播途径相同
两种疾病都主要通过感染的雌性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1.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是两种疾病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偏好栖息在室内或人居附近,常在白天叮咬人。白蚊伊蚊(Aedes zlbopictus): 又称亚洲虎纹,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适应力更强,分布范围更广(包括一些温带地区),同样在白天叮咬人。
2.传播循环。蚊子叮咬处于病毒血症期(血液中有病毒)的患者→病毒在蚊子体内增值(约8-12天)→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将病毒传给健康人。
预防是关键:防蚊灭蚊是核心
由于没有没有特效药和疫苗(基孔肯雅热暂无上市疫苗,登革热疫苗适用人群有限且有注意事项),预防蚊虫叮咬是控制这两种疾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1.减少虫蚊滋生地(清积水)。清除或妥善处理房前屋后、室内外的各种小型积水容器;如废废弃轮胎、空瓶罐、 花盆托盘、闲置容器、堵塞的屋檐水槽、竹筒树洞等。储水容器(如水缸、储水地)务必加盖密封。定期换水(如花瓶、水生植物容器),至少每周一次)并清洗内壁。疏通沟渠,填平洼地。
2.个人防护。使用驱蚊剂: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使用含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如避蚊胺DEET 等),并按照说明使用,尤其在外出时。穿着防护性衣物:在虫蚊活跃时段内(尤其是白天、伊蚊主要在白天叮咬),尽量穿 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使用纱门纱窗:确保住所安装完好无损的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前往蚊媒高密度区域:在疾病流行期,尽量减少在丛林、树荫、草丛、积水等蚊虫孽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护理要点
这两种疾病其实并不可怕,大部分病例症状都是较轻,多可以自愈,如果您不小心罹患这两种疾病,请注意以下几点:
1.体温管理。无论哪种疾病,体温超过39℃时均需积极降温,但禁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 登革热出血、加重基孔肯雅热关节损伤),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1次,一天用药不超过4次),退烧药与感冒药尽量不要叠加使用。
2.液体补充。积极预防脱水,可予口服补液盐补水,少量多次饮水,无禁忌的情况下(如失代偿期肝硬化、慢性肾脏病等),每日摄入不少于2000ml; 若呕吐频繁无法进食,需静脉补液。
3.隔离予防护。发病后5天内(病毒血症期)需要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避免蚊子再次叮咬后传播给他人。
4.重点观察。特殊人群如有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等加强防护。
5.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由医生进 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未排除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之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专家简介
黄斌
感染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一线工作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诊治各种疑难肝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囊肿、肝硬化、黄疸查因等,对耐药结核病、疑难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也有较深造诣。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周五上午
张涛
主任医师
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在广州中山三院传染科进修学习一年,主持河源市科研立项2项。曾发表论文6篇及出版书籍2本。2020荣获"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擅长肝炎、肝硬化、肺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的诊治,能开展人工肝及腹水浓缩回输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六全天
黄丽娟
主治医师
工作十余年,擅长: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等、发热性疾病、结核病、艾滋病等。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河源市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多项市级科研项目。
门诊时间:每周四全天、周一上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