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守护“生命线”:血液透析患者的夏日必修课
来源: 发布时间:2025/8/29 作者:何静 阅读数:23
79岁的黄奶奶,因肾衰竭已接受血液透析四年,依靠颈内静脉的长期透析导管维持生命。这条“生命线”在7月下旬出现问题:导管出口处出现黄色渗液,周围皮肤发红、发痒,被诊断为“导管相关感染”。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血液感染。医疗团队立即采取行动,护士为奶奶清洁伤口、更换敷料,并密切观察皮肤状况。奶奶也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守护理要求。几天后,渗液逐渐消失,红肿消退,隧道口长出新鲜肉芽组织,感染得到控制。奶奶得以继续使用导管进行规律透析。
这次“通路保卫战”的胜利,得益于专业医疗、家庭支持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提醒所有透析患者及家属:导管日常维护至关重要,必须注意清洁、避免沾水、定期换药、观察皮肤变化,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感染风险,容不得丝毫马虎。那么,透析患者需要掌握哪些维护要点呢?
导管类型
1.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临时导管)。
常用于急诊透析或过渡期血管通路搭建,是实施各类血液净化治疗的临时血管通路。其导管置入部位主要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后易发生血栓、血管狭窄,一般不作为常规选择)。
2.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长期导管)。
适用于预期需接受4周以上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或在其他血管资源无法利用时,作为最后的长期血管通路选择。导管留置位置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为左侧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长期导管具有皮下包埋的涤纶套和隧道段,固定更为牢固。
日常导管维护核心要点
1.妥善固定,避免牵拉,避免锐器损坏导管。
①导管留置在颈静脉:患者应避免剧烈转头,咳嗽时需按压导管;睡眠时尽量选择仰卧位,或向置管对侧侧卧;穿着宜选择宽松的前扣衣物,避免套头衫摩擦导管。
②导管留置在股静脉:需减少长时间站立和抬腿活动;坐位时身体不宜过度前倾,身体与腿的夹角应不小于90°,防止导管变形打折;穿脱裤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导管移位。
③禁止行为:切勿抓挠置管处,严禁自行打开敷料,严禁任何原因使用锐器损伤导管(例如:其他中心曾出现患者因觉得辅料胶布过紧,自行持剪刀修剪胶布时不慎将导管剪断)。
2.保持清洁干燥。
①导管敷料:导管局部敷料务必保持干燥,每2天进行一次消毒及更换;如透析间期时间较长(间隔超过2至3天以上者,在透析间期需返院进行消毒和更换辅料)。若出现出汗、渗血情况,应及时更换。
②防水技巧:淋浴时使用专用防水敷料包裹导管,避免泡澡,日常可用湿毛巾擦身。
3.警惕感染发生的信号。
①局部感染:需警惕置管处(即导管进入皮肤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渗液或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②全身感染:出现发热(高于38°C)、寒颤等全身性症状,尤其是在开始透析的30至60分钟时出现者。
③处理原则:一旦怀疑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必要时,需使用抗菌药物或拔除导管。
如有以下情形须立即就医
1.导管留置处出现红肿、疼痛、渗液或脓性分泌物等感染症状。
2.导管缝线脱落甚至部分脱出。切勿自行将导管塞回,应用干洁的敷贴或胶布(如家中常备的止血胶布等)简单固定后应及时就医,寻求专科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导管完全脱出。应立即按压导管入口靠近心脏的一侧,如颈内静脉置管按压入口下方,股静脉置管按压入口上方,持续按压10分钟以上,局部包扎;后尽快前往医院处理,以防出现空气栓塞或大出血。
4.导管断裂后残端位于体外。当导管不慎被锐器损坏、断裂后残端仍有一段露在皮肤出口外,此时血液可能经由导管残端流出,应取干净、有力的小夹子,用酒精或含碘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夹闭导管残端,并及时就医,由专科医护人员作拔管等进一步处理,并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导管断裂后残端位于体内。当导管断裂后残端在皮肤出口外已不能看到,此时应按“导管完全脱出”的流程进行处理后尽快就医。
凡是发生导管断裂者,应妥善保存好断裂后的部分导管,就医时携带至医院,以便残端取出后比对导管是否完全,避免仍有部分导管残留在体内未及时发现。
夏季导管护理小贴士
1.注意保持导管口及周围皮肤清洁。
夏季天气炎热,易出汗,应避免高温时段出门,随身准备小电扇、小毛巾擦拭汗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防止细菌滋生,观察导管局部有无出血及渗出。若敷料被汗湿,切勿在家放任不管,建议来院进行专业的消毒和更换敷料。
2.正确选择衣物及掌握穿脱衣服的方法。
选择宽松、透气、吸湿性好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紧身或塑料等不透气材料的衣物,让导管有“自由呼吸”的空间。穿衣服时先穿置管侧,脱衣服是先脱非置管侧;穿脱衣服时注意尽量不要牵拉到导管。
3.正确使用空调和风扇。
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空调温度通常设置在22至26°C之间,以减少出汗,使用空调、风扇时应避免风力直接吹向导管出入口,防止温差大刺激皮肤。
4.正确固定导管。
①使用无菌敷料和胶带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注意避免过度牵拉或扭曲导管,以免对导管及皮肤组织造成损伤或引起感染。
②防止因牵拉导致的导管移位或脱出,增加感染的风险。
5.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
研究表明,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与患者自身血红蛋白、白蛋白有直接关系。自身机体免疫力是面对导管感染最有力的武器,尤其是长期透析患者免疫力差,更应注意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胃口变差、食欲不佳。对于透析患者来说,优质蛋白的摄入和营养的吸收尤为重要。透友应主动了解透析相关营养知识,可少食多餐,进食牛奶、鸡蛋、瘦肉、鱼等优质蛋白,限制水、钠、钾、磷摄入。
血液透析导管是患者的“生命线”,尤其在炎炎夏日,更需细心呵护。居家护理请牢记:保持清洁干燥,绝对避免沾水;每日检查皮肤,发现红肿热痛立即就医;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牵拉,遇事冷静处理;严格遵守护理规范,方能保障安全,尤其夏季更需谨慎。让我们共同努力,细心呵护这条珍贵的“生命线”,助您安然度夏!
科室简介
我院肾内科专科整体实力在河源地区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的能力。肾内科设肾内科一区(住院病区)和肾内科二区(血液净化中心)两个病区,其中肾内科二区开展了各项血液净化技术,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毒及急、危重症多器官损害患者保驾护航。目前配置固定血液透析床位44张,CRRT机1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0余人;设置有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操作室、候诊区、接诊区、污物处理间和医护人员办公区等功能区域,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舒适感及归属感。
如果您正在遭受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肾脏疾病的困扰,欢迎向我院肾内科二区(血液净化中心)寻求帮助,联系电话:0762-3185063。
专家简介
杨建泉
肾内科副主任、肾内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1995年首创河源市血液透析治疗,从事血液净化治疗工作30年。擅长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毒及急、危重症多器官损害的应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体化治疗,造影剂肾病的防治。在省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两项(主持人),完成市科技立项项目三项。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诸伟花
肾内科二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从事肾脏病专业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各种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IgA肾病,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等常见肾脏疾病,尤其擅长各种肾内科血液净化,如血液透析临时管、长期管的置入。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黄俊煜
肾内科主治医师
2015年获广东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2018年取得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合格证书。擅长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方案的制定及慢性肾衰病人的一体化治疗。在血液透析临时/长期深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方面有心得。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王晓瑜
肾内科住院医师
医学硕士,2020年硕士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从事肾脏病专业临床工作4余年;熟悉肾脏病的诊治;擅长各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运用及各种透析并发症的处理,熟练掌握血液透析临时/长期深静脉置管,熟悉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的建立,擅长运用超声进行血管通路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