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多导睡眠监测,帮你揪出隐藏的“睡眠杀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8/7 作者:杨少明 房姆玲 阅读数:94
辗转难眠的夜晚、鼾声憋醒的困扰、白日的疲惫困倦……这些睡眠难题,您是否也深有体会? 近日,我院神经内科成功帮助一位饱受失眠之苦的青年女性重拾安眠。该患者1个月来深受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困扰,精神疲惫不堪,口服助眠药效果亦不理想,生活工作深受影响。入院后,神经内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综合方案:调节情绪、科学运动、优化助眠药物,并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精准定位睡眠障碍根源。经过系统治疗,患者如今已逐步找回安稳的睡眠节奏,精神焕发,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神经内科的“睡眠神探”——多导睡眠监测(PSG),能一夜锁定真凶,为精准治疗指明方向!多导睡眠监测以精密传感器捕捉睡眠中细微的生理信号:脑电波起伏、呼吸气流变化、肌电活动、血氧浓度等等,它如潜入夜之迷宫深处的侦探,将那些隐秘的干扰者——呼吸暂停的幽灵、肢体不宁的暗影、节律紊乱的脉动一一精准锁定,为被黑暗困住的人指明走出失眠迷宫的路径。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别再盲目调整作息啦!今天就来聊聊守护睡眠健康的“侦察兵”——多导睡眠监测(PSG),带你破解睡眠的隐藏密码!
睡眠监测,到底查什么
多导睡眠监测可不是简单的“睡一觉”。多导,可以理解为多个导线,它能同步捕捉你睡眠中多项关键数据,如脑电活动、眼球运动、心跳、呼吸、血氧、鼾声、肢体运动。从你闭眼入睡,到清晨醒来,全周期“监视”睡眠状态,揪出这些隐藏问题:
1.睡眠呼吸暂停。
2.失眠真凶。
3.白天嗜睡元凶。
哪些人该做监测
1.打鼾:鼾声不规律、伴随憋气/喘息,甚至被自己憋醒。
2.失眠:长期失眠(每周≥3次,持续超1个月)。
3.白天嗜睡:开车、开会频繁“打瞌睡”。
4.特殊人群:孩子打鼾/张口呼吸/发育慢(警惕腺样体肥大);老人睡眠中频繁惊醒,行为异常。
监测流程
1.监测前:做好3件事。保持正常作息,别刻意熬夜或补觉,让睡眠状态更真实;当天别喝酒、喝咖啡/茶,避免这些饮品影响睡眠节奏;女生避免浓妆,男生刮干净胡须,方便电极片贴合皮肤。
2.监测当晚:睡一觉就好。到了睡眠监测室后,监测技师会帮你在头部、胸部、手指等部位贴上电极片和传感器,就像做心电图一样,无痛无创,完全不影响翻身。之后你就可以像平时一样睡觉啦,监测设备会在你熟睡时默默工作,记录一整夜的睡眠数据。
3.监测后:坐等报告。第二天早上起来,取下设备,你就可以正常上班、上学了。医生会根据监测数据生成详细报告,告诉你睡眠周期是否正常、有没有呼吸暂停、缺氧等问题。然后根据报告为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是调整生活习惯、佩戴呼吸机,也可能是进行其他针对性治疗。
这些误区,别再踩
1.“我不打鼾,不用监测”:有些睡眠呼吸暂停患者 “只憋醒不打鼾”,白天嗜睡才是信号!
2.“监测一次就能根治”:睡眠问题可能反复,治疗后复查监测,才能确认效果!
3.“家庭监测=医院监测”:家庭设备适合初步筛查,复杂睡眠问题(如失眠+呼吸暂停),还是要去医院做“全导联监测”!
神经内科多导睡眠监测室
神经内科拥有国际标准的睡眠监测室,病房环境安静,技术设备先进,诊疗水平精湛,给患者带来温馨舒适的体验。擅长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鼾症)、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失眠、异态睡眠、嗜睡症、磨牙症、不宁腿综合征等各类睡眠障碍疾病及共病的诊治;拥有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标准式多导睡眠监测仪,双水平睡眠呼吸机,视频脑电图等。针对睡眠障碍疾病开展了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压力滴定、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无创呼吸机治疗多种治疗方式;如有睡眠困扰可来我院睡眠医学门诊就诊。
专家简介
杨少明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深造学习;在睡眠障碍疾病领域(慢性失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节律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脑血管疾病、头晕、头痛、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及神经科危急重病的诊治。参与市级基金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张寿全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2014-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神经退行性病变,2024年10月-2025年3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睡眠医学中心进修睡眠医学;2017年工作至今,擅长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头晕常见病的诊治;掌握多导睡眠监测图形分析、无创呼吸机使用,主持河源市科技立项1项。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