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藏在玻璃片里的秘密:病理科“三剑客”——HE染色片、免疫组化片和白片揭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8/10 作者:赫英楠 阅读数:8
在病理科医生的世界里,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那一张张承载着疾病密码的玻璃切片。当您或家人拿到病理报告,看到“HE染色”、“免疫组化”、“需借白片进一步检测”这些术语时,是否好奇这小小的玻璃片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推开病理科的大门,揭秘诊断疾病的“三剑客”——它们是谁?如何诞生?又在疾病诊断中扮演着怎样关键的角色?
第一剑客:HE染色片——病理诊断的“基石”
HE染色片是病理诊断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染色切片。全称是“苏木精-伊红染色片”。
制作流程:从您身体取下的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经过复杂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成蜡块,然后用精密的切片机切成比纸还薄的薄片(通常4至5微米),贴在玻璃载玻片上,最后用苏木精(Hematoxylin,染细胞核呈蓝色)和伊红(Eosin,染细胞质和间质呈红色)进行染色。
主要用途:1.来初步诊断:这是病理医生判断疾病性质(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最主要依据。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以及组织结构的改变。2.观察全貌:提供了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全局视图。
简单总结理解:HE染色片就像一幅组织结构的“基础地形图”,让我们看清细胞的“长相”和“排兵布阵”。
第二剑客:免疫组化染色片(IHC片)——精准诊断的“分子侦探”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片,简称免疫组化片或IHC片。是在“白片”(见下文)的基础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进行的一种特殊染色技术。
制作流程:取一张白片,在上面滴加针对特定蛋白质(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上通常标记有显色物质(如酶、荧光素)。当抗体与组织中的目标蛋白结合后,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物显色(通常是棕色或红色),从而在显微镜下精确定位该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位置和多少。
主要用途:1.确定细胞类型/来源:比如,肿瘤细胞到底是来源于上皮(癌)还是间叶组织(肉瘤),是淋巴瘤的话,判断哪一种亚型(如使用CK, Vimentin, CD20, CD3等抗体)。2.判断良恶性/预后:某些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预后相关(如Ki-67显示细胞增殖活性,ER/PR/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指导治疗和预后)。3.寻找治疗靶点:如乳腺癌的Her2检测,阳性患者可以使用赫赛汀等靶向药物(如Her2, PD-L1等)。4.辅助疑难病例诊断:当HE形态不典型或难以区分时,免疫组化能提供关键的分子信息。
简单总结理解:免疫组化片就像给特定目标(蛋白质)贴上了“荧光标签”,让我们在“基础地形图”上精准锁定关键的“分子目标”,实现更精确的疾病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指导。
第三剑客:白片——蕴藏无限可能的“宝藏原石”
白片,顾名思义,就是未经染色的组织切片。它是将组织蜡块切片后,贴在经过特殊处理的载玻片上(如正电荷防脱片玻片),然后放在烤片机上烘烤,使组织牢固贴在玻片上。它看起来就是一片近乎透明、带有组织轮廓的玻璃片。
制作流程:与制作HE切片的前期步骤完全一样(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只是跳过了最后一步的染色程序。
主要用途:1.免疫组化的“画布”:免疫组化染色必须在白片上进行,染色过程会覆盖掉组织本身。2.分子检测的“原材料”:白片上承载着珍贵的组织DNA、RNA或蛋白质。当需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如肿瘤靶向治疗基因突变检测、NGS测序、FISH检测)、特殊染色(如真菌、抗酸杆菌染色)或更高级的分子病理检测(如PCR)时,就需要提供白片。病理科技术人员可以从白片上的组织中提取这些分子物质进行分析。3.存档备用:重要的病例通常会多切一些白片存档,以备后续复查或补充检测。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借”白片,那是为什么呢?如果您的病理诊断需要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或者送到外院/第三方检测机构做基因检测,病理科就会从您的组织蜡块上切出相应数量的白片,交给您或直接寄送给检测机构。这就是“借白片”或“切白片”。
简单总结理解:白片就像未经雕琢的“原石”或空白的“画布”,是进行各种高级分子检测和特殊染色的物质基础,蕴藏着疾病深层信息的无限可能。
三剑客如何协作
一个典型的疑难病例诊断过程往往是这样:
1.HE染色片初诊:病理医生先看HE片,做出初步判断(如:可能是恶性肿瘤)。
2.开免疫组化项目:根据初步判断,选择一组有针对性的抗体组合(如CK7, CK20, TTF-1, P40等),开出免疫组化申请单。
3.切白片做免疫组化:技术员从对应蜡块切出所需白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制成免疫组化片。
4.免疫组化片判读:病理医生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做出更精确的诊断和分型(如:肺腺癌)。
5.必要时再切白片做基因检测:若诊断明确且需要靶向治疗(如肺腺癌),病理医生会建议做基因检测(如EGFR/ALK/ROS1等)。此时需要再次切取白片(可能需要多张),送至分子病理实验室进行检测。
6.综合报告:最终病理报告综合了HE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和分子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依据。
写给患者朋友的话
当医生告诉您需要做免疫组化或借白片做基因检测时,请不要紧张。这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意味着病情特别严重或复杂,而是现代精准医疗的常规要求,是为了给您提供最准确的诊断和最合适的治疗方案。HE染色是基础,免疫组化是深化,分子检测是指引。 三者环环相扣,共同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妥善保管好病理科交给您的白片,按要求及时送检。
病理科里的每一张玻璃片,都承载着生命的密码与健康的希望。HE染色片描绘形态,免疫组化片锁定靶标,白片蕴藏分子密钥——这“三剑客”在显微镜下并肩作战,正是现代病理医生解读疾病、护航精准医疗的利刃。理解它们,便理解了病理诊断背后的科学与温度。
专家简介
温达雄
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1995年7月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士,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担任省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惠州(东江)病理学会常委;河源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至今,擅长各种临床疾病的病理诊断,撰写论文十篇。
赫英楠
病理科主治医师
2017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2017-2020年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规培临床病理学专业,在院一直从事常规病理诊断、细胞学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等相关工作。
曾辉达
病理科主治医师
2018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2018-2021年在南方医院规培临床病理学专业,在院一直从事常规病理诊断、细胞学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病理诊断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