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科普】谈谈糖尿病患者的慢病管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25/7/12  作者:张丽 赖海燕  阅读数:28

您或家人是否正与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这些“老朋友”朝夕相处?它们并非生命的倒计时,而是敲响健康管理新篇章的钟声。在我国,慢性病已成为普遍挑战,据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约有1.3亿老年人和5000万其他年龄段人群深受其扰,合计1.8亿国人正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代谢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处。


▲四大慢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慢病总死亡人数比例


近日,科室收治了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慢病患者李女士。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之一。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甚至血液胰岛素浓度,以便调整剂量,从而降低低血糖与高血糖风险。糖友们对测血糖时十指连心的痛感都深有体会,每次测量前总要犹豫该伸出哪根手指。慢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但也是最容易通过有效途径预防的疾病。大多数慢病可通过预防保健避免,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有效地信息沟通提高治疗效果。下面就谈谈糖尿病慢病的健康管理。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


1.年龄≥40 岁;

2.有糖尿病前期史,包括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或两者同时存在 ;

3.超重体质指数(BMI)≥24 kg/㎡]或肥胖(BMI≥28 kg/㎡)和(或)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 2 型糖尿病患者;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 140 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 ≥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和(或)总胆固醇≥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识别危急情况



营养健康指导


1.健康膳食。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可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帮助搭配不同种类食物。



2.控制能量摄入。通过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应控制能量摄入,可根据减重目标,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减少500kcal左右的能量摄入。

3.主食粗细搭配,限制高GI食物。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占总能量45%至60%,同时注意主食粗细搭配。多选择较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提高主食全谷物和杂豆的摄入量,以占主食的一半为好;限制高GI食物摄入,并注意控制膳食升糖负荷。

4.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g为宜。

5.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每日新鲜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g;两餐之间的加餐可选择吃水果,以低含糖量及低GI的水果为宜,并注意计入总能量。

6.限制精制糖摄入。不喝含糖饮料(包括果汁饮料),少喝代糖饮料,尽量选择白水和淡茶等饮品。

7.控制脂肪总量。选好脂肪来源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20%~25%为宜,限制油炸类食物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以供能比不超过总能量10%为宜;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适当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

8.规律进餐。做到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可先吃蔬菜、再吃肉蛋和主食。

9.戒烟,不建议饮酒。任何含酒精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均无益处。

10.高血糖症合并多种疾病。高血糖症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可采纳相对应疾病饮食指导原则。如出现不一致,可根据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筛选。



运动指导原则


1.减少每日静坐少动时间,连续静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增加日常活动和结构化的锻炼,运动方案应该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2.适当增加高强度有氧运动。有运动基础的可以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包含变速跑、有氧操等。

3.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

4.建议餐后运动。用餐1小时后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5.肥胖人群的运动要点。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肥胖人群可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强度和时间。




高血糖症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计划。联合运动顺序。在联合训练期间,先进行抗阻训练再进行有氧训练,可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低血糖的风险。

有氧运动间隔不应该超过两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氧运动间隔不应该超过两天,以防止胰岛素作用和胰岛素敏感性过度下降。

2.运动期血糖管理。关注血糖水平。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是进行高强度运动的禁忌证;1型糖尿病运动前的血糖浓度应为7至10mmol/L,2型糖尿病运动前的血糖浓度应为5至13.9mmol/L。注意血糖监测。建议开始结构化运动初期可在以下时间点进行血糖监测。运动前15至30分钟;如果运动超过1小时,每30分钟测一次;运动后半小时。

规律运动一段时间后,可减少血糖监测频次。注意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服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的患者,运动中需要关注低血糖相关症状,或在医生指导下在运动当日酌情减少用量。运动结束后可适当补充能量。可适量食用低GI的食物,如麦片、水果、干果等。

3.并发症管理。注意溃疡保护。对于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正确的足部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鞋袜。足部溃疡未愈合的患者应避免负重和水下运动。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避免高强度运动和屏气动作。患有严重非增生性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都应该避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摇晃、头朝下和屏气用力等动作。关注超重和肥胖。大多数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超重或肥胖,制定运动处方时应结合减重方案。

特殊糖尿病患者需要额外评估。对合并心血管病中高危风险的高血糖症患者,在运动前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运动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测试等)。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常见食物交换表



高血糖患者运动训练的禁忌证


高血糖症患者在伴有以下情况时,应遵从医生建议选择适当运动类型及强度。

1.静息心电图有明显的缺血表现、2周内有心肌梗死或者其他急性心血管事件;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者其他瓣膜疾病;

5.心力衰竭失代偿;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8.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9.急性血栓性静脉炎;

10.其他妨碍安全和运动锻炼的残疾;

11.电解质异常;

12.梗阻性肥厚型心脏病,静息最大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5mmHg;

13.主动脉夹层。


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空腹血糖、身高、体重、腰围、皮 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


当慢性病成为1.8亿人生活的常态,我们并非被疾病宣判终点,而是被赋予重新定义生命的画笔。慢病管理从不是与身体的对抗,而是与生活的共舞。筛查预警是未雨绸缪的智慧,营养调配是滋养生命的艺术,运动处方是唤醒活力的诗篇。每一次指尖的刺痛,每一次克制的选择,都在为生命的画布添上一抹倔强的亮色。当责任的砝码落在肩头,请记住:我们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是生命色彩的创造者——在指尖上种出玫瑰的人,终将让春天永驻心间。


专家简介


刘希宏

全科医学科主任、全科专业规培基地主任、主任医师

1993年毕业于广东医药学院,2012年晋升内科主任医师。先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第一医院进修学习1年,曾撰写并在国家级或省级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参与汕头大学医学院主导的全科医生(西医)系列教材《全科医疗基础》部分章节编写,已由汕头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从医30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医、教、研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诊治,尤其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治疗;在慢性病共病患者长期管理和健康人群疾病预防上积累了丰富的全科医疗特色经验。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叶钧强

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全科规培基地教学主任、主任医师


1999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医学院。2011-2014年曾任广东药学院兼职副教授,2015-2017年曾任三甲办副主任。曾先后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内分泌科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进修。2003年积极参与重症“非典”患者救治并获广东省委省政府二等功、河源市市委市政府模范共产党员称号。获河源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第4作者、项目主持人各1次)。撰写并在省级或国家级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疾病诊治,尤其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五全天


苏阳楚

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于1995年7月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现任河源市医学会呼吸分会、糖尿病分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期间于2008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一年,在内科方面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尤其擅长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等疾病的防治,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

门诊时间:每周三、周六全天


贺利平

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


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学)。熟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咳嗽、肺炎、胃肠道疾病、脑梗死、慢阻肺等内科疾病的诊治,熟悉全科医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