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早防早治,守护认知——神经内科开展2025年9月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9/26  作者:冼海英  阅读数:19

每年9月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阿尔茨海默病如一场悄无声息的“记忆风暴”,席卷患者世界,也冲击着每一个家庭。让我们一起行动,守护记忆,守护爱。


在今年的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里,神经内科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教活动:科室举行讲座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早期识别要点,重点讲解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预防及照护;通过现场海报展示、医院宣传栏视频播报等形式,对疾病的早期识别、干预手段进行详细解读;同时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健康科普知识推广。本次主题宣教活动顺利完成,让更多患者能够被早期识别,进行科学防治,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进行性脑部疾病,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会导致患者逐渐丧失记忆、思维能力,乃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截止2025年,全球已有超过5,5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痴呆困扰,而其中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占比高达60%至70%,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很多人将记忆力下降简单归因为“老糊涂”(正常老化),认为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然而,阿尔茨海默病与正常的“老糊涂”有本质区别。两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正常老化不会显著影响社会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阿尔茨海默病却会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功能衰退,直至生活不能自理。



早期示警信号


1.记性变差,频繁忘记最近发生过的事、谈话或约定好的活动;

2.难以完成之前熟悉的任务,例如不会做饭、下棋、打麻将等;

3.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4.计划、决策或解决问题有困难;

5.在交谈的时候有困难,比如难以找到词语、重复自己的话或失去说话的思路;

6.性情大变;

7.无法融入社交。



预防的措施


1.坚持学习与思考:阅读、学习新技能、玩益智游戏等,保持大脑活跃;

2.健康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减少高糖高脂食物;

3.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4.积极社交:保持与家人朋友的互动,避免孤独感;

5.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减少脑血管损伤风险;

6.定期体检:特别是认知功能评估,早发现、早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早期发现和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家人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对患者而言是最温暖的力量。在这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身边的老人,早防早治,用科学的方法守护他们的认知健康。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记忆的温暖港湾中,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



专家简介


江震钦

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1993年6月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河源市人民医院从事内科、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先后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脑血管中心、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擅长于脑血管病、各种头痛头晕、周围神经病、肌病、神经变性疾病及神经系统危急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参加与指导多项市级立项、科技研究课题的开展,先后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门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马国奋

神经内科三区主任、主任医师


2005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多年,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修,2018年7月至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修癫痫亚专业,擅长脑血管病、癫痫、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头痛、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及神经内科疑难病的诊治。参加多项市级立项、科技研究课题的开展,并获2016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河源市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冼海英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2015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取得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广东省抗癫痫协会成员。对神经科常见病如脑血管疾病、头晕、头痛的诊治有丰富经验,擅长对癫痫、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疾病、脑炎、神经变性疾病、肌张力障碍、周围神经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