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宝宝呛奶脸发紫?4分钟黄金急救法,新手爸妈须记牢
来源: 发布时间:2025/9/12 作者:黄伟芳 阅读数:63
“医生!快看看孩子!他呛奶之后全身发紫,掐脚底都没反应、哭不出声了!”近日,一位妈妈抱着宝宝冲进诊室,声音颤抖、满脸恐慌。这样的场景在儿科其实并不少见——很多新手父母起初以为呛奶只是“小问题”,直到亲眼见到宝宝脸色憋得通红甚至发紫、四肢挣扎,才猛然意识到危险已到眼前。必须明确的是,呛奶不同于普通的溢奶,它是奶液误入气管所触发的“急救警报”,若处理不及时,短短几分钟内就可能造成宝宝严重缺氧,甚至引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致命后果。今天我们就来教您:如何迅速识别呛奶征兆,又该怎样把握“黄金4分钟”做出科学、有效的紧急应对。
婴儿为何容易呛奶
婴儿呛奶的核心是吞咽-呼吸协调功能未成熟,再叠加喂养不当,风险便会升高。
1.生理“硬伤”:发育未完善。
气道与食道“关口”松:婴儿咽喉部的会厌软骨发育薄弱,吞咽时无法完全盖住气管口,奶液易“走错路”进入气道。
胃部结构特殊: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胃的入口)松弛,幽门括约肌(胃的出口)紧张,容易发生吐奶、溢奶,反流的奶液若被吸入,就会引发呛咳。
呼吸节奏快:新生儿呼吸频率约40至60次/分,比成人快3倍,吞咽时易与呼吸冲突,增加呛奶概率。
2.喂养“误区”:这些行为最易诱发。
姿势不当:平躺喂奶、奶瓶角度过陡,奶液直接冲向咽喉,婴儿来不及吞咽。
流速失控:母乳亲喂时奶阵过急、奶瓶奶嘴孔过大(奶液呈喷射状),或奶嘴孔过小导致婴儿吸吮时吸入过多空气。
节奏混乱:婴儿饿到哭闹时喂奶(吞咽急促)、喂奶过急过量、喂完立即平躺/摇晃,都可能引发呛奶。
特殊人群:早产儿(吞咽功能未成熟)、患呼吸道感染(鼻塞导致用嘴呼吸,干扰吞咽)、有唇腭裂或吞咽障碍的婴儿,呛奶风险显著高于普通婴儿。
呛奶的3个“危险信号”
1.表情不对劲:宝宝双眼圆睁、眉头皱成一团,脸色从潮红慢慢变紫、发青——这是缺氧的紧急信号。
2.哭不出声:想咳嗽却咳不出来,哭声微弱,甚至完全发不出声音,说明气道可能被奶液堵住了。
3.身体乱挣扎:四肢突然绷直,或使劲挥舞,这是宝宝缺氧时的本能反应,千万别忽视。
特别提醒:危险信号出现一个就要紧急处理,发现这些症状,绝对不能立刻抱起宝宝拍背!一抱会让奶液更深入气管,加重窒息风险。
“黄金4分钟”:4步急救法
1.先让宝宝“侧过来”。如果宝宝平躺呛奶,赶紧把他的脸转向一侧,或让他侧卧(头比身体低一点),然后用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他的后背——这样能防止吐出的奶液往后流进咽喉和气管。
2.再清理“口鼻垃圾”。如果奶液流得比较多,用干净的纱布(或医用棉签)缠在手指上,轻轻伸到宝宝口腔里,快速擦掉残留的奶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他吸气时再把奶吸进去。
3.刺激宝宝“哭出来”。用力拍宝宝的后背,或轻轻掐、挠他的脚底板——宝宝一疼就会哭,只要能哭出声,说明气道已经通了,残留的奶液也能跟着咳出来。
4.最后用“海姆立克法”(前三种方法无效时使用)。如果以上操作后,宝宝还是脸色发青、没反应,立刻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先“飞机抱”:让宝宝趴在你的手臂上,头低臀高,用手掌根部在他肩胛骨连线处叩击5次;
再翻过来按压:把宝宝翻到另一侧手臂上,观察是否有奶液流出;若还是没反应,用两根手指在宝宝两乳头连线中点,快速按压5次;
交替进行:反复做背部叩击和胸部按压,直到宝宝排出奶液、呼吸顺畅、哭出声为止。
其实不用过度恐慌——只要避开喂养误区(比如别平躺喂奶、选对奶嘴孔),大部分呛奶都能预防;就算发生呛奶,只要记住急救步骤,在4分钟内处理,就能最大程度减少危险。记住这句急救口诀,关键时刻能救命:侧卧清口鼻,拍背弹脚底,无效飞机抱,争分又夺秒!
专家简介
王春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
从事儿科重症工作10年余,熟悉儿童危重症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及治疗,擅长儿童神经危重症诊治、脑损伤评估,具有国家脑死亡临床、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判定资质。广东省人民医院脑死亡评估儿童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项国自然、省级课题,共同一作发表多篇SCI。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邹有群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新生儿及儿童的急危重症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循环、呼吸衰竭及其他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熟练掌握多种危重症操作技术,擅长床旁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擅长应用床旁B超评估心脏、肺部、膈肌、腹部病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吴永忠
新生儿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及发展方向: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哮喘及儿童危重症的临床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及儿童哮喘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赖颖瑜
新生儿病区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新生儿疾病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小儿喘息性疾病;儿童呼吸内镜介入技术。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黄思嫚
主治医师
毕业于宜春学院,在读研究生,经过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2018年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儿科工作至今。擅长: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急危重症儿童早期识别及救治、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危重症疾病的救治、早产儿管理与诊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