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浅谈ICU拯救呼吸的“神奇姿势”——俯卧位通气
来源: 发布时间:2025/4/12 作者:张静 阅读数:183
在重症医学领域,有一种看似简单却极具威力的治疗方式——俯卧位通气。它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为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俯卧位通气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独特魅力。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是指让患者从常规的平躺姿势(仰卧位)转变为趴着的姿势(俯卧位),通过体位改变改善肺部通气和氧合功能的一种治疗方式。它常用于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危重患者的救治,被称为“肺的翻身革命”。
为什么俯卧位通气能拯救呼吸
1.让肺泡“重新工作”:仰卧时,背部肺泡被心脏和积液压迫,难以通气;趴着时,这些肺泡重新打开,氧气更容易进入血液。
2.促进排痰: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从肺部排出,减少感染风险。
3.减轻心脏压迫:趴着时心脏不再压在肺上,肺部血流分布更均匀,改善氧合。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这是俯卧位通气的主要应用对象。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氧合,降低病死率。
2.重症肺炎患者:部分重症肺炎患者也会因肺部通气功能受损而受益于俯卧位通气。
3.其他需要改善氧合的患者:如部分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等。
危重患者如何实施俯卧位通气
1.患者评估。
①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体位变化。
②镇静:建议给予深度镇静,RASS评分 -4~-5分。
③人工气道:确认导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气囊压力25~35cmH2O并清理气囊上分泌物,减少误吸。
④胃肠道:实施俯卧位前1小时应暂停管饲,并评估胃残留量,避免反流误吸。
⑤其他:检查各导管固定及是否通畅,确认是否可以暂时夹闭,置管口敷料是否需要更换,受压部位皮肤有无保护。
2.人员准备。
3.翻身流程。
①宜选择最重要管路的对侧作为翻身方向。
②应去除患者前胸位置的电极片,宜保留有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翻身过程中,应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
③翻身过程中,应由1号位操作者发号施令,指挥整个翻身过程。
④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左右双侧同时夹心式卷曲翻身单并固定患者。
⑤将患者向翻身方向对侧平移至床沿;由平卧位调整为90°侧卧位;由90°侧卧位调整为俯卧位。
⑥在背部对应位置贴电极片进行持续心电监护。
⑦应确定人工气道固定通畅,并保持有效通气。
⑧应开放所夹闭的管道,保持全身管道的通畅及固定。
⑨每天通常保持俯卧位12至16小时,也可根据病情调整时间。
俯卧位通气期间要注意什么
1.保持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人工气道,密切观察人工气道通畅情况。
2.持续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每1小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呼吸机参数。
3.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维持RASS评分为-4~-5分。
4.宜调整患者体位为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床头抬高10°~30°。
5.应避免眼球受压,眼睑应保持闭合。
俯卧位通气看似简单,却是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突破。它用最朴素的“重力原理”,为危重患者打开了一扇生命之窗。作为ICU医护人员,我们愿用专业和细心,创造每一次呼吸的奇迹!
专家简介
邓医宇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重症医学一科行政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从事ICU工作十多年,能够熟练解决重症医学领域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多次主持完成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和抢救工作。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内经常被各科室邀请会诊,帮助兄弟科室救治危重疑难病人。先后到茂名、深圳、惠州、中山、祈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等医院会诊,帮助下级医院救治疑难危重病人。熟练掌握PICCO等血流动力学监测、CRRT技术及心脏、肺、腹部超声技术,准确监测急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状态,对患者实施精准补液,指导强心剂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熟练掌握多种型号呼吸机使用、危重病人营养、抗生素使用、病人液体管理、多脏器功能监测及保护,在科室积极主导开展IABP及ECMO等技术,对危重病人救治能力突出!
周俊杰
重症医学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在职博士
长期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经验,尤其在严重脓毒症、MODS、ARDS等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了珠江医院ICU、河源市人民医院ICU、龙川县人民医院ICU的创建工作。因工作表现突出,多次荣获河源市人民医院“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李嘉欣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
本科就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就读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博士就读南方医科大学急诊医学专业。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心脏及大血管外科的围术期重症监护工作,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熟悉各种围术期并发症的诊治,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纤支镜、气管切开、心包穿刺等有创操作。近年积极参与心血管基础与临床研究,是Intensive Care Research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自然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在Intensive Care Medicin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参撰Springer出版专著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李健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急重症医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较为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如机械通气、床边纤支镜、血液净化、ECMO等技术。作为负责人主持的项目“血液净化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成为2017年、2021年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参与河源市科技临床研究项目2项,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李焕夷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重症医学工作17年,具有较为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经验,尤其在重症创伤、急性肾损伤、ARDS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20年参加河源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第一批)支援武汉。荣获202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