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科普】从胀气到排气:新手妈妈的温柔守护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5/4/14  作者:陈柔莎  阅读数:296

新手妈妈常被宝宝的"异常表现"所困扰:哺乳时烦躁扭动、夜间反复惊醒、小脸涨红却哭闹难安抚……这些看似"无端哭闹"的生理信号,实则是婴幼儿常见的功能性胃肠不适——胀气在作祟。作为宝宝消化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胀气往往被误读为单纯的"情绪问题",实则需要家长给予专业认知与科学应对。


识别胀气的3个典型表现


1.异常的"小动作"。①吃奶时突然停顿、蹬腿、弓背;②用力扭动身体发出"哼哼唧唧"声;③平躺时双腿蜷缩成青蛙姿势。


2.肉眼可见的"鼓包"。①轻拍腹部发出"咕噜咕噜"水声;②腹围明显大于胸围(正常比例约1:1);③排便后胀气未明显缓解。


3.伴随症状需警惕。①持续哭闹超过2小时无法安抚;②呕吐奶液或大便带血丝;③发热、食欲下降或体重不增。



解码"胀气密码" 


1.生理性胀气(占比70%+)。①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肠道菌群建立缓慢;②喂养姿势不当:吞入过多空气;③乳糖不耐受:母乳/配方奶中的乳糖发酵产气。


2.病理性胀气(需立即就医)。①先天性幽门狭窄:喷射状呕吐+体重骤降;②肠梗阻:腹部出现腊肠样硬块;③食物过敏:反复胀气+湿疹/皮疹。


家庭排气操 


1.喂奶防胀气三部曲。①哺乳时让宝宝含住乳晕(非仅乳头);②喂奶后竖抱拍嗝至少3分钟(倾斜45°最佳);③人工喂养时选择防胀气奶嘴,每30ml拍嗝1次。


2.黄金排气时间表。①喂奶后1小时:顺时针按摩腹部(避开脐部);②睡前30分钟:飞机抱(腹部贴膝窝);③清醒时段:自主俯卧运动(监护下进行)。



这些误区正在伤害宝宝 


误区:1.用热水袋敷肚子(易烫伤肠黏膜)。2.摇晃宝宝排气(增加脑震荡风险)。3.随意更换奶粉品牌(引发过敏反应)。4.忽视哭闹背后的真实需求(如饥饿倦)。


医疗干预措施。①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②辅助治疗。若便秘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感染性疾病需合理使用抗生素。③外科处理。若腹胀由肠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外科疾病引起,需及时手术干预。


何时必须看医生 


1.肚胀持续超过72小时无缓解;2.排便呈蛋花状、果酱样或血便;3.发生肠套叠征象(右上腹腊肠包块+果酱样大便);4.合并发热、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专家提醒:新生儿科吴永忠主任:“60%的新生儿胀气属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但需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建议每周测量腹围,若增长过快(>1.5cm/周)应及时就诊。"


专家简介


任媛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危重症及早产儿的救治,儿童神经发育评估,儿童保健。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张敏慧

普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毕业广东医科大学。对于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如儿童哮喘,儿童肾脏及免疫疾病:如儿童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吴永忠

新生儿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及发展方向: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哮喘及儿童危重症的临床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及儿童哮喘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赖颖瑜

新生儿病区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新生儿疾病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小儿喘息性疾病;儿童呼吸内镜介入技术。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叶娜

新生儿科护士长


 专注新生儿危重症护理、高危儿精细化管理,获取新生儿PICC置管及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格认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