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喂”爱坚持,37°恒温的爱
来源: 发布时间:2025/5/25 作者:黄伟芳 阅读数:10
每个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吃的第一口粮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母亲的母乳,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天然食物。5·20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给宝宝第一口37°恒温的“爱”,从读懂母乳开始。
母乳喂养无可替代的优势
1.对宝宝的好处。①最佳营养来源。母乳含有宝宝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易于消化和吸收。②增强免疫力。母乳富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减少宝宝感染疾病的风险,如上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③促进情感交流。母乳喂养能加深母子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妈妈的好处。①健康恢复。母乳喂养有助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产后恢复。②降低患病风险。坚持母乳喂养能降低妈妈患乳腺癌、子宫癌等妇科疾病的风险。③天然避孕。哺乳期闭经可作为天然的避孕方法,降低受孕率。
如何保持有效的泌乳
充分吸吮和及时排空乳房是最有效地促进母乳分泌的办法。同时,宝妈保持心情愉悦,饮食均衡,每次哺乳时,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并让婴儿轮流吮吸两侧乳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对侧。如果婴儿吸吮次数有限,可以通过吸奶器辅助,增加吸奶次数。
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等来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1.婴儿每天能够得到8~12次较满足的母乳喂养。
2.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3.出生后最初2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1~2次。
4.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3天消失。
5.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或者每天能尿湿5~6个纸尿裤,就说明婴儿已经吃饱。
6.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胎粪3-4次。
7.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4-10次。
8.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通过其生长状况,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母乳吸出后如何保存
母婴不分离时,应尽量保证直接喂哺。如果因特殊情况(如危重早产儿、宝妈上班期间等等),可以采取间接哺乳,间接哺乳时,宝妈用吸奶器定时将母乳吸出并储存于冰箱或冰盒内,一定时间内再用奶瓶喂给婴儿。
注意事项
1.保存母乳时,无论哪种方式保存,均建议需使用一次性储奶袋,尽量不使用玻璃奶瓶,以防冻裂。保存母乳时要详细记录采集和存储奶日期。
2.冷冻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宜置冰箱冷藏室解冻,但在冷藏室不要超过 24 小时。解冻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冻。
3.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先将储奶袋或储奶瓶置温水加热,再倒入喂养奶瓶(用手腕试温)温度适宜再给宝宝喝。
在这个充满爱意的5·20世界母乳喂养日,母乳喂养是送给宝宝最好,最安全的礼物,它不仅关乎宝宝的健康成长,更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让我们以科学为舟,以关爱为桨,为母乳喂养保驾护航。每一滴母乳,都承载着妈妈对宝宝无尽的爱与期待,让我们携手守护这份珍贵的“生命之粮”,为宝宝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根基!
专家简介
王春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
从事儿科重症工作10年余,熟悉儿童危重症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及治疗,擅长儿童神经危重症诊治、脑损伤评估,具有国家脑死亡临床、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判定资质。广东省人民医院脑死亡评估儿童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项国自然、省级课题,共同一作发表多篇SCI。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邹有群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新生儿及儿童的急危重症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循环、呼吸衰竭及其他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熟练掌握多种危重症操作技术,擅长床旁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擅长应用床旁B超评估心脏、肺部、膈肌、腹部病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张敏慧
普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毕业广东医科大学。对于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如儿童哮喘,儿童肾脏及免疫疾病:如儿童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吴永忠
新生儿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及发展方向: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哮喘及儿童危重症的临床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及儿童哮喘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赖颖瑜
新生儿病区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新生儿疾病诊治;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小儿喘息性疾病;儿童呼吸内镜介入技术。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