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科普】磁力珠误食:无声的“肠道杀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6/9  作者:傅鑫东 冯梓瑜  阅读数:65

近日,我院收治一例1岁男童误吞3颗磁力珠,3天后因呕吐就诊,全腹CT平扫显示异物存留伴小肠梗阻,紧急开腹手术切除约5cm坏死肠管。这些看似有趣的彩色小球,实则是潜伏在儿童身边的“致命隐患”。


什么是磁力珠


磁力珠又称巴克球,是一种由多颗带有磁力的实心小球组成的玩具。磁力珠的直径一般只有5毫米左右,容易被儿童误食吞入。而且磁力珠为特殊金属,具有很强的磁性。



误食磁力珠会有什么症状


儿童误食磁力珠后,容易引起呛咳,甚至是窒息。如果误食两颗或以上磁力珠,则磁力会将肠管壁吸引,夹住肠壁,引起肠管通畅受阻,可能出现腹痛、呕吐的症状。



早期因症状不典型,儿童如果不能自述病情,容易耽误治疗,时间一长肠管缺血引起穿孔破裂,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误食磁力珠,家长应如何处理


如遇到误食磁力珠的情况,必须立即就医。禁食禁水,减少胃肠蠕动,避免磁珠进一步移动。禁止催吐/导泻,避免造成磁珠卡顿于食管或加重肠道损伤。携带同款磁力珠样本,帮助医生判断磁力强度。


误食时间较短,磁力珠还在胃内,可以尝试通过胃镜检查取出磁力珠。如误食时间较长,磁力珠已经在下消化道或已经出现肠穿孔情况,则无法通过微创手术取出,须行开腹手术探查取出异物,术中要探查确认肠穿孔位置,进行肠穿孔修补。


如何预防孩子误食异物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认知,避免孩子接触有误食风险的异物。除了磁力珠之外,像硬币、小玩具零件、坚果、纽扣、别针等物品也会造成误食危险。



2.选择玩具要适合孩子的年龄段。正规玩具的包装上会标注适合的年龄段,为孩子选择玩具一定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可操作性。有强制性3C认证的,购买时还应该注意玩具上的小部件是否容易脱落等等。


3.定期检查玩具完整性。玩具仅在家长全程监护下使用,每次玩毕清点数量。


家长朋友们,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期望,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专家简介


王春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


从事儿科重症工作10年余,熟悉儿童危重症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及治疗,擅长儿童神经危重症诊治、脑损伤评估,具有国家脑死亡临床、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判定资质。广东省人民医院脑死亡评估儿童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项国自然、省级课题,共同一作发表多篇SCI。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邹有群

省医派驻专家、儿科副主任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10年余。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新生儿及儿童的急危重症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循环、呼吸衰竭及其他常见急危重症的诊疗;熟练掌握多种危重症操作技术,擅长床旁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擅长应用床旁B超评估心脏、肺部、膈肌、腹部病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张敏慧

普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毕业广东医科大学。对于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如儿童哮喘,儿童肾脏及免疫疾病:如儿童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泌尿系感染、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欧阳科

儿童重症监护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


擅长儿童危重症监护及救治;小儿癫痫、生长发育迟缓及脑瘫康复;儿科呼吸道疾病(重症肺炎、慢性咳嗽)及儿童哮喘病防治。


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傅鑫东

主治医师


2018年通过暨南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掌握儿童常见危重症的诊断及治疗规范。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赵袁娣

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于河源市人民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特别是儿童消化系统消化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异物、急慢性腹泻等。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