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科普】胃肠间质瘤:隐匿在消化系统的 “无声杀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3/31  作者:程嘉辰  阅读数:10

近日,胃肠疝外科接诊了两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一位年轻女性和一位高龄老年患者。两位患者既往均有长期腹部隐痛病史,但均未予以足够重视。年轻女性患者以突发性呕血为首发症状急诊入院,而老年患者则因长期将腹部隐痛归因于年龄相关改变,直至伴随症状逐渐加重方来院就诊。经系统检查及多学科会诊,最终明确诊断为胃间质瘤(年轻女性)和肠间质瘤(老年患者)。这一临床现象引发了我们对于胃肠道间质瘤这一"隐匿杀手"的深入思考:为何此类疾病往往在悄无声息中进展,却又在特定阶段呈现急剧恶化之势?


胃肠间质瘤是如何成为无声杀手的


许多胃肠间质瘤发病时常常以腹部轻度疼痛为主,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胃肠出血、全身状况恶化和消化不良。当肿瘤侵犯到胃粘膜时则会以胃肠道出血为典型症状。同时也有许多患者发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且无症状的患者比例高达10%到30%,但有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约占胃肠道间质瘤的81%。如若患者未及时就诊的话,随着时间推移,胃肠间质瘤却在悄然生长,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胃肠间质瘤就这样,凭借其初期症状的隐匿性和不确定性,在无声无息中逐渐侵蚀着患者的健康,成为令人防不胜防的 “无声杀手”。


胃肠间质瘤的危险人群


1.年龄较大人群。45 岁以上人群,胃肠肿瘤发病发病风险直线上升。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细胞也会越来越脆弱。

2.患有胃肠道疾病家族史者。家族里若有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间质瘤患者。

3.不良生活习惯人群。长期吸烟人群及酗酒人群,酒精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随血液循环直捣胃肠道黏膜,对细胞损伤巨大 ,搅乱细胞代谢与增殖。

4.患有胃肠道基础疾病者。胃炎、胃溃疡患者如同站在 “患病边缘”,发病风险较高。胃炎患者的胃黏膜长期受炎症 “折磨”,刺激间质细胞异常增生,患病风险自然水涨船高。


如何治疗胃肠间质瘤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法,尤其是针对早期发现的肿瘤,效果显著。对于早期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能极大减少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


2.术后综合靶向治疗。伊马替尼、舒尼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能够精准“锁定”肿瘤细胞上的特定靶点,阻断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以及转移所需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发展,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发现及预防胃肠间质瘤


1.定期胃肠镜检查是根本方法。①长期患有胃肠道症状人群。②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也需重视。③45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也是非常至关重要。建议45岁以上人群,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都建议要做一次肠镜筛查。



2.健康饮食。避免食用霉变、腌制和熏烤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戒烟限酒。吸烟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胃肠道,极大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同时,我们也要关心自己的身体的小毛病,预防“无声杀手”找上门。


专家简介


司丕成

胃肠疝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郑州大学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从事普外科工作三十余年,擅长胃癌、结直肠癌的外科规范化手术治疗。对胃肠,腹壁疝外科微创外科手术有一定造诣,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河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周六上午


朱共元

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从事普外科工作20余年,曾在部队三甲医院工作8年,擅长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特别对胃肠肿瘤及腹腔镜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刘奇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擅长:结直肠肿瘤、胃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复杂性腹壁疝及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率先在河源市开展腹腔镜下胃、空肠造瘘手术,DSA及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