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精准输液,护心健康——重症救治的“导航仪”:PICCO技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25/7/15  作者:欧慧慧  阅读数:36

近期,一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并导致心力衰竭的患者被紧急送入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极度困难、血压持续下降,生命危在旦夕。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行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强心升压药物应用...一系列抢救措施紧锣密鼓地展开。然而,患者的情况依然凶险:心脏泵血功能极差,肺水肿严重,呼吸机参数居高不下。此时,液体治疗是必须的,但补多少?补多快?补少了不足以支撑循环,补多了会加重心脏负担和肺水肿,传统方法犹如在“迷雾”中摸索,风险极高。


关键时刻,重症团队果断启用了PICCO监测技术。在PICCO技术的“精准导航”下,重症团队为他制定了个体化、动态调整的治疗方案:精确计算液体入量,优化血管活性药物组合。几天后,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步改善,肺水肿明显消退,呼吸机支持力度成功下调。一周后,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病情稳定转出ICU,重获新生。


▲患者拔管后的照片


在重症医学科(ICU),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死神竞速。面对复杂危重的病情,精准掌握患者身体内部的“水流”(血流动力学)状态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在危重症救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导航员”——PICCO技术。它如同为医生装上了一双“透视眼”,能实时、精准地指导治疗,尤其在救治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危重患者时,是名副其实的“重症法宝”。


PICCO:危重患者的“血流导航仪”


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先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它的核心在于结合了两种方法:

1.“温度追踪”法(经肺热稀释法)。通过中心静脉快速注入少量低温生理盐水,动脉端的特殊导管能灵敏地捕捉到血液温度的变化。就像在血液里放了一个微型追踪器,通过计算“冷信号”在心脏和肺循环中传播的速度和强度,精确测量出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量)、血管外肺水(反映肺水肿程度)等关键指标。

2.“脉搏解读”法(脉搏轮廓分析法)。持续分析患者动脉血压波形的形状和变化。每一次心跳产生的压力波都蕴含着信息,PICCO通过智能算法,实时计算出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次搏动射出的血量)、外周血管阻力等参数。


▲PICCO监测示意图


两者结合,PICCO能提供一张清晰的“体内循环地图”:

心脏工作能力如何?(心输出量、心功能指数)

身体里的总血量是多少?(胸腔内血容量)

肺部是否有水肿?程度如何?(血管外肺水)

血管是紧张还是松弛?(外周血管阻力)

液体治疗反应如何?(容量反应性指标)


PICCO的优势:精准治疗的关键


在刚才的病例中,正是PICCO提供的实时、精准数据,让重症医学科团队拨开了迷雾:

1.精准指导液体复苏。明确知道患者是否“缺水”,需要补多少液体,以及补液的速度和限度,避免盲目输液加重心脏和肺的负担。

2.优化药物使用。根据血管阻力等参数,精准调整升压药、强心药、血管扩张药的剂量和种类。

3.评估治疗效果。实时监测治疗干预(如用药、调整呼吸机)后患者循环和肺水肿的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4.微创连续监测。相对于传统的复杂有创监测,PICCO只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根特殊的动脉导管(通常在股动脉或腋动脉),创伤相对较小,并能提供连续、动态的数据,让医生第一时间掌握病情变化。


▲PICCO监测界面


适用场景与安全保障


PICCO技术适用于多种需要精细血流动力学管理的危重情况,如:各类休克(尤其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大手术后监护、严重创伤或烧伤等。当然,如同所有医疗操作,其应用也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穿刺部位严重病变、感染或凝血功能极差等),需要医生严格评估。在我院ICU,PICCO置管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严格无菌操作和超声引导下完成,并由专业的护理团队进行严密的导管维护和精准的监测数据管理,确保操作安全、数据可靠。


科技赋能,守护生命


这个成功案例,深刻展现了PICCO技术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巨大价值。它不仅是医生洞察患者体内循环的“慧眼”,更是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核心工具。通过实时、连续、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帮助重症医学科团队在抢救生命的赛跑中,做出更快速、更科学、更有效的决策,极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重症医学科持续引进并熟练应用包括PICCO在内的先进监测与治疗技术,致力于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水平的生命支持。我们相信,精准的监测是精准治疗的前提,而精准治疗是守护生命健康的基石。PICCO技术,正是我们践行这一理念,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重要“法宝”之一。


专家简介


周俊杰

重症医学科主任、大内科负责人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重症医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较为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经验,尤其在严重脓毒症、MODS、ARDS、重症创伤、重症肺炎、重症中暑等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工作表现突出,多次荣获我院“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3年获评“河源市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李健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急危重症医学工作近20余年,先后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急危重症医学。对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在机械通气、床边纤支镜、血液净化、ECMO等技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负责人主持的项目“血液净化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成为2017年、2021 年广东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参与河源市科技立项项目多个,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数篇,2023年入选“岭南名医”。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李焕夷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2006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我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11年始从事重症医学专业,曾先后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2023年取得重症医学专业主任医师职称。熟悉急危重症疾病诊治工作,熟练掌握呼吸机应用、支气管镜治疗、CRRT技术、PiCCO技术、ECMO技术等。主持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项,河源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2020年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称号。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