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源市人民医院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正文内容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记麻醉科年轻医生谢桂玲的科研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2/5/7  作者:郭超艳  阅读数:1617

谢桂玲,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而立之年的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我院麻醉科的年轻医生。自2018年毕业以来,她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影响因子为2.628的SCI论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一项5.0万元的横向课题资助、一项0.5万元的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资助。而在这些荣誉背后,是旁人无法想象的曲折与艰辛。


做科研,必须贴近临床。“我不能让你免去手术的痛苦,但我想努力为你减轻恐惧。”这是谢桂玲选择麻醉专业的初衷。硕士毕业后,她本可选择去做基础研究,最终还是选择了临床。在工作的过程中,为使患者的手术更加舒适化、无痛化、安全化,她常常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为证实这些奇思妙想,她利用工作之余翻阅文献,博览医书,很快就碰撞出了科研灵感。

  

谢桂玲(中)工作场景


做科研,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临床和科研相辅相成,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谢桂玲坚持着这样的信念,在尽职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她相信:有想法,够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经过一年多的潜心钻研,2019年,她终于完成了SCI论文的撰写并开始投稿。可谁知,她的投稿之路却坎坷曲折。当被第6个医学期刊拒稿时,谢桂玲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然后像前5次一样,打开电脑,对着稿件赌气地想:“我再修改最后一次,真的是最后一次了!”继续对论文进行完善。

成功发表SIC论文


在第7次投稿时,本已不抱希望的她却意外收到了杂志社返修的审稿意见,这就意味着论文有被接收的可能!但杂志社要求一周内就要完成文章的修改并重新提交,时间紧、任务重,谢桂玲白天上班,晚上只能利用哄睡孩子后的时间修改文章,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时间不够用。经过连续一周的熬夜奋斗,终于在要求时间内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并重新提交。然而,好事多磨,2021年初,谢桂玲喜得小宝,正饱受孕吐折磨,刚经历完一轮孕吐的她收到了杂志社的通知——再次对论文进行修改。为提高效率,她一手抱着垃圾桶,一手敲键盘,边吐边完成了论文的修改。收到杂志社的录用通知时,她正在教大宝读古诗:“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获得省医学科研基金


做科研,要有一定的情怀。科研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科研项目申报,为了使科研工作全面发展,谢桂玲准备SCI论文的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积极准备科研项目申报。在距离预产期仅有2周时,她收到了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申报通知。在临盆前一晚,她一边忍受着宫缩疼痛,一边撰写标书。家里人都急坏了,母亲不解地问她:“你这标书就那么重要吗?”谢桂玲俏皮地回应母亲:“当然重要啊!说不定我就造福全人类了呢!”最终赶在小宝出生前提交了申报标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谢桂玲喜得小宝,所申报的项目也成功获得了立项!




谢桂玲在中层干部会上作科研经验分享


谢桂玲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立有远大的目标,怀有坚定的理念,持有负责的态度,拥有科学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她的事迹是我院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的缩影,更是我院年轻医生学习的榜样。相信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在科室负责人的带领下,未来将有更多在不同岗位上的年轻职工涌现出来,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我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